圣白树花开

骠国在哪里(骠国是现在的哪里)

大理南诏国的发源地在哪里

现在的大理就是历史上的南诏国的属地,所以大家去到云南大理旅游就会发现现在仍有很多南诏国的遗俗,风土人情也可有迹可循。南诏国在是存在的,其存在的时间大约在738年-902年,大约在八世纪崛起于云贵高原的古代王国,由蒙舍部落首领皮罗阁于开元二十六年(738年)建立。天复二年(902年)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,自立为王,建立"大长和"国。

其源流来自于哀牢王国的一支,汉代归邪龙县管,后被豪酋占据,形成部落联盟被称作"蒙舍龙"或"蒙舍。至唐代时,贞观二十三年(649年),舍龙之子细奴逻继承蒙舍诏(王)。同时,洱海周边纷纷出现诏国,北面是河蛮人的浪穹诏、邆赕诏、施浪诏(,洱海东面是磨些人的越析诏,洱海西面是哀牢人的蒙嶲诏,洱海南面就是蒙舍诏,史称"六诏"。而蒙舍诏位于南面,故被称作"南诏"。其他五诏因依附吐蕃,而南诏归顺唐朝。永徽四年(653年),细奴逻派子逻盛炎出使唐帝国,唐高宗封细奴逻为巍州刺史。开元元年(713年),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。

骠国在哪里(骠国是现在的哪里)-图1
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皮逻阁战胜河蛮,取太和城。次年,唐玄宗赐皮逻阁名为蒙归义,进爵为云南王。封王制书里说封王的原因是洱河诸部潜通犬戎(吐蕃),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。

根据《新唐书》记载:"当是时,五诏微,归义独强,乃厚以利啖剑南节度使王昱,求合六诏为一。制可。""又以破渳蛮功,驰遣中人册为云南王,赐锦袍、金钿带七事。于是徙治大和城。"南诏国依附唐朝,统一了六诏。南诏鼎盛时期的疆域,东面包括两爨,东南到达安南,西北连接吐蕃,南面和女王国(女王国的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)接界,西南河骠国(骠国的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)接界,北抵大渡河,东北抵黔、巫(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)。

根据《资治通鉴》记载:"德裕乃练士卒,葺堡鄣,积粮储以备边,蜀人粗安。"《新唐书》:"明年,(南诏)上表请罪。比年使者来朝,开成、会昌间再至。"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往有反复,最后由于南诏衰亡,被唐边将所灭。

缅甸人从哪里来,历史起源是什么

缅甸人从哪里来,历史起源是什么?缅甸有很多民族,主要有八大民族,所以您具体想问的是哪些?我想您应该是想问缅族的起源吧。既然您问了,就给您说一下缅族的情况。外加缅甸第二大民族掸族的来源。

骠国在哪里(骠国是现在的哪里)-图2

(一)缅族

是缅甸第一大民族,人口约4000万,占缅甸总人口的65%。缅族在全缅各地均有分布,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是缅族人口最集中地区。而且在7个省区里面人口占比重中绝对优势。缅族是缅甸的主体民族,在缅甸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教育各个领域都起着主导作用。

缅族人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,个头不高,肤色呈棕色,讲缅语。缅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,有7种方言,各方言间差别不大,可以相互通话。缅语通行缅甸全国,是缅甸的国语。

缅文是一种拼音文字,创立于公元11世纪末12世纪初,由辅音字母与元音符号相拼而成。缅族.人受佛教的影响较深,他们热情好客、正直诚实、乐于助人各种伦理观念也都与佛教有关。

骠国在哪里(骠国是现在的哪里)-图3

(二)掸族

是缅甸第二大民族,人口约510万,占缅甸总人口的8.5%。掸族主要分布在掸邦、克钦邦、克耶邦、实皆省、克伦邦。主要从事水稻种植业。掸族自称为“傣”,内部有大掸、小掸、汉掸(傣)、坎底掸、缅掸、木掸、桂掸、水傣之分。属蒙古人种东南亚分支,其族源为汉武帝时代生活在中国西南、缅北、阿萨姆地区的滇越。

10世纪末,掸人建立了以瑞丽江为中心的勐卯国。随着元军在缅北的胜利,掸族开始散布于伊洛瓦底江两岸,并把钦族驱逐出钦敦江上游。1296年,掸族三兄弟问鼎缅甸中部地区,建立了邦牙、实皆两个邦国。1364年,掸族建立了阿瓦王朝,在缅甸历史上扮演起重要的角色。

掸族有自己的语言,掸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。

缅甸人的祖先最初来自今日中国的地域,主要是中国南部与中国西藏东南部高原。

缅人的先祖,初始来自中国西藏东南部高原和中国南部一批批的迁徙者,他们几乎成为当时缅地的唯一居民。这些人的迁徙可能始于公元前2500年之前,并以分批突发式的多民族移民群的形式持续到公元13世纪。

9世纪时,他们定居于怒江、湄公河、伊洛瓦底江上游,语言都与汉语和西藏语有关。15世纪陆续移居伊洛瓦底江三角洲,与当地孟人(缅甸民族;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000年孟人迁至缅甸东南部地区)杂居而相互融合。

849年,第一个有详细资料可考的蒲甘王朝崛起,并于1044年统一缅甸,建立蒲甘王朝。直到这一时期,缅人才登上历史的舞台,成为缅甸历史的主旋律。

1285年元军攻灭蒲甘王朝。1368年阿瓦王国统一上缅甸。1531年建立东吁王朝,并于1551年第二次统一缅甸。1572年贡榜王朝取代东吁王朝,统治缅甸。

1824、1852和1885年,英国先后三次发动侵缅战争,以武力占领缅甸,将缅甸划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。1937年英国宣布“印缅分治”,将缅甸从印度划出,直接受英国总督统治。1942年5月,日本侵占缅甸。日本投降后,英国重新控制缅甸。1948年1月4日,缅甸脱离英联邦宣布独立,成立缅甸联邦。1988年9月,更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。次年6月,更名为缅甸联邦。1994年1月更名为缅甸联邦共和国。

缅人属蒙古人种南亚类型,使用缅语,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。缅人受印度文化影响很大,笃信小乘佛教,男孩到一定年龄必须一度剃发入寺为僧。缅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,种植水稻、棉花、花生等,饲养黄牛、水牛、马和猪等家畜。

关于缅甸人的族源,说法不一,但绝大多数学者认同源自中国地域南部迁徙者一说。本文采此说。

蜀国为什么不一直向西南发展

四川盆地向贵州、云南,一路崇山峻岭,人烟稀少,怎么开发?

三国之中,蜀汉最弱,特别是东吴反骨,捅了关羽一刀,荆州已失,地盘更小了。向西北发展,虽然荒凉,起码有经济基础。如果能立足,挥师东下,未必大业不成。这并非梦话,当年关羽要不是被人背后插刀,曹魏未必能扛得住。他们都考虑迁都了。

我们应该想,以当时人来看,向南发展,有何意义?这就跟有人问“为什么康熙皇帝主动放弃贝加尔湖”差不多。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,那肯定郁闷。因此,只能回归当时的环境,才能较为可能的理解他们的决定。

无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等人,都是以中原王朝为目标。要不然,他们也不会喊着“匡扶汉室”了。虽然,这是个“噱头”,但建立中原王朝仍是他们的目标。

因此,无论是刘备在位,还是诸葛亮主政,他们的侧重点,仍是北方。即使诸葛亮南征,也是为“北伐”做铺垫。

看一张图,马上就明白了:

上图中,红色的部分,大概就是一般三国地图上蜀汉的疆域——我随手勾勒的,当然会有不少出入。

阴影的部分,就是学者伊懋可绘制的大象分布图。公元前900年开始,中原差不多就没有象了。所以曹沖如果要称象,就要东吴送一只过来。但是西南部,当时一直都还有象。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四川东部,要到隋朝后期,大象才绝迹。所以,刘备在白帝城那会儿,南边都有象。整个大西南,到处都有象……一直要到明清,大象才后退到现在云南的偏远地区。

有大象说明什么呢?说明那里生态环境良好。大象要吃很多,那里树林茂密,草木丰美,可以提供大象足够的食物。同时,这也意味着这些地方,还远远不适合开展种植业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,砍掉大树,改造沼泽,才可以清出一些耕地来。上图中,我们就可以看到,这一过程到了明清才逐渐取得成效——那时,人口开始猛增,才迫使人们和大象争地。

所以,蜀汉如果争要开发西南,还没等清出几片树林,国力已经支持不住了。

这个回答也告诉我们:也就在我们熟悉的三国时期,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今天有着天壤之别。有兴趣的朋友,可以读一读伊懋可《大象的退却:一部中国环境史》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骠国是现在的哪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本站非盈利性质,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:83115484#qq.com,#换成@就是邮箱

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4dazui.com/news/28429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